1727年,雍正派人将自己的三儿子弘时带到一间密室,他狠狠地对着弘时说道:“如今,你除了自尽,没有第二条路了。”说罢,雍正转身离开。 密室里,烛火摇曳,映照着弘时那满是惊恐与不甘的脸。他怎么也想不到,曾经那个对自己虽有严厉却也不乏慈爱的皇阿玛,竟会如此决绝。 弘时瘫倒在地,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去。在康熙年间,弘时身为雍正的第三子,生母齐妃李氏,在王府中地位颇高 ,那时的他,可是雍正诸子中年龄较长、出身又高贵的存在。按照“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”的老传统,他觉得自己未来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很大,心里头也一直有着这样的念想,平日里行事便也多了几分肆意。 谁知道,一切都在雍正登基后变了。雍正元年,13岁的弘历代雍正去祭祀景陵,而年满20岁的自己却被晾在一边。这事儿,就像一记重锤,狠狠地敲在了弘时的心坎上。他这才惊觉,自己在皇阿玛心中的地位,似乎远不如弘历。此后,雍正对弘历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,请来张廷玉、朱轼、徐元梦这些名士做老师,还让宗室重臣允禄、允禧教授火器与弓马技艺,委以诸多差事亲自辅导。反观自己,不仅在立储之事上被边缘化,还时常因行事不谨被皇阿玛斥责。 弘时心里头那股子不服气,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。恰在这时,八阿哥胤禩对他抛出了橄榄枝。胤禩在朝中势力颇大,一直对雍正的皇位虎视眈眈 。弘时与胤禩一拍即合,想着借助他的力量夺回自己“应得”的一切。于是,在胤禩的怂恿下,弘时开始暗中与他勾结,不仅为胤禩通风报信,还在朝堂上为胤禩党羽说话,全然不顾雍正的感受。 雍正四年,胤禩等人的阴谋彻底败露,遭到了雍正的严厉惩处。可弘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不仅没有与胤禩划清界限,还跑去为胤禩求情。这一下,可把雍正给彻底激怒了。一怒之下,雍正将弘时过继给胤禩,断绝了父子关系。可弘时依旧没有收敛,还是我行我素。到了雍正五年,雍正实在忍无可忍,削除了他的宗籍,革除黄带子,把他彻底驱逐出了宗族。 如今,被关在这密室之中,弘时终于明白自己彻底输了。他想起这些年自己的所作所为,那些被权力蒙蔽双眼犯下的错,心中满是懊悔。他也曾有过光明的前途,若能安安分分,即便做不了皇帝,也能当个富贵王爷,逍遥一生。可如今,一切都化为泡影。 弘时抬起头,看着那扇紧闭的门,他知道,皇阿玛这次是真的对自己失望透顶,再也不会给机会了。他挣扎着站起身,眼中的疯狂与不甘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绝望。他知道,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,这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。 最终,弘时缓缓拿起桌上早已准备好的毒酒,手微微颤抖着,仰头一饮而尽。他的身子缓缓倒下,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皇子,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。 弘时的死,是他个人的悲剧,也是皇室权力斗争的残酷写照。在那看似光鲜亮丽的皇家之中,为了权力,父子反目、兄弟成仇,这样的故事一次次上演。而弘时,不过是其中一个被权力吞噬的可怜人罢了。 参考资料:《清皇室四谱》《宫中档案雍正朝奏折》